这部清代最早的儒家经义丛书,为清朝的长久奠定了人文价值基础

  • 2025-01-23 11:32
简介这部清代最早的儒家经义丛书,为清朝的长久奠定了人文价值基础中国经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汉唐时代,以训诂解经为主;二是宋明时代,以发挥经义为主;三是清乾..

这部清代最早的儒家经义丛书,为清朝的长久奠定了人文价值基础

中国经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汉唐时代,以训诂解经为主;二是宋明时代,以发挥经义为主;三是清乾嘉时代,是宋明理学的反动,以通经致用为主:清代思潮是对于宋明儒学之一大反动,“崇宋学性道,而以汉儒经文实之。”以复古为其职志。(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初期正是自宋明理学过渡到乾嘉汉学之际。《通志堂经解》就刊刻于此际,所以它所收入书籍绝大数都是宋元著作,作为中国学术史发展中的一个标志点,前后链接起经学发展的轨迹。

《通志堂经解》详情介绍

纳兰性德的座师徐乾学对这套丛书贡献很大,提供了家藏的一百四十多种宋元经书的刻本、抄本,又把自己30年来摘取而校定的古籍拿出来交给纳兰性德。

加上众多藏书家、好友仁人的捐助和求购,又由纳兰性德经过一番“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的筛选,审慎编定了144种1788卷。

他在编辑中力行“厘择是正”:完善者用之,缺漏者补之,讹误者正之,蠹蚀残缺者弃之,以致动手重新编写。如《陈氏礼记集说补正》38卷,就是纳兰性德在陈皓原作上重新写作而成的。

精选出的经解,纳兰性德都撰写了序文,加上总序,为8部经书写序63篇。对纳兰性德的良苦用心,在古籍编辑学术方面也得到高度评价。

《通志堂经解》的63篇序文,内容大体上介绍经解的作者、内容、版本、学术渊源和流派等,有的穿插了一些议论、评说,是了解和研究纳兰性德生平、思想、创作和学术主张、文化追求的重要材料,也是了解清初一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满汉融合”历史的珍贵资料。

《经解序》表现出纳兰性德对理学的高度重视和推崇,这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上层统治集团对理学的需要密切相关。

在对理学的推崇中,可以看出以纳兰性德为精英的满洲上层人士对汉文化的兴趣与认同,也包含了对清朝建立大一统的深远认识与进步的政治思想主张。

中国古典经学是人文信仰的基础

在经典国学的经史子集中,经学为首要,而且只有儒家认定的经典才能归入经学,其他各家各派的都不能归入经学,统称为子学。

中华文明的每一次重要发展,都跟重新回归经典有关,而中华文化每一次新发展都是返回到“本”,返回到经典。

它不可能是从子学(诸子百家之学)的基础上向前发展,而只可能是从经典学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中华文明曾经面临外来宗教文化的挑战,中国会不会成为一个佛教文化的国家呢?

隋唐时期佛教大盛,就有这样的选择。儒家士大夫们强调中华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并且选择了春秋战国时代的《论语》、《孟子》和解释《五经》的传、记之学。

把这些典籍重新确立为新的经典体系,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人文价值、人文信仰的基础。

满洲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也面临这个问题,不过是中华内部的冲突。

但是儒家士大夫与满洲贵族及统治阶层内部认为应以回归经典、重建经学,来推动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

为大清国的长久、盛世的到来,奠定人文价值、人文信仰的基础。这就是纳兰性德与汉族士大夫们一起编刻《通志堂经解》的历史依据与人文共识。

更新于:10小时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