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什么时候开始吃素?素食的起源
- 2022-05-16 04:07
素字本意是指白色细密而有光泽的丝织品,后引申为无酒无肉的蔬菜、瓜果等食物种类。唐代经学家颜师古曾写道:
草素食,谓但食菜果糗饵之属,无酒肉也。糗就是指干粮、炒熟的米或面等素食。食素的行为在我国起源非常早,其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诸侯国有重大事情或者祭祀的时候,都需要淋浴斋戒,这其中的斋戒就是食素。
《诗经》中早就有素餐说。《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是对那些不劳而获者的责问。这里的素餐,按传统的解释为白,也就是吃白饭。其实,素与当时的血食是形成对比的,一素一荤,一白一红。
周代,素食与斋戒联系在了一起。《礼记坊记》:齐(斋)戒以事鬼神。当时祭祀有七日戒、三日斋之说。斋戒事前数日要沐浴、更衣、独寝、戒酒、素食。同时,办丧事规定也要吃素。《仪礼丧服》说,亲人死后,要守灵,在舍外寝,要朝一哭夕一哭,食疏食。什么是疏食呢?喝粥,食菜、果。
汉时佛教初入中国,来自西域的沙门极守戒律,寺院内不蓄钱财,都是靠托钵维持生活的。西晋之后,佛教日盛,寺院日多。
许多寺院建于名山大川之中,远离人烟,乞食之制难行,才开始自办伙食,自耕自食。
寺院自办伙食,取香积佛及香饭之义,称香积厨。寺院有香积厨后,刚开始也并非只吃素不吃荤。《十诵律》中说,凡是没有看见、没有听见、没有怀疑是杀生的肉,就是净肉。净肉就可以吃。据佛学经典《戒律广本》记载,佛主并不要求一定食素。以前释迦牟尼与他的弟子都是每天早晨沿门托钵,接受其信徒们的供奉,寺院内并不开伙,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遇荤吃荤,遇素吃素。寺院开始吃素,其实是由梁武帝萧衍所倡导推广。梁武帝晚年笃信佛教,甚至三次放弃皇帝宝座,舍身于建康同泰寺为奴,都被朝廷以重金赎回。佛经中有不杀生之教义,梁武帝因此不穿丝绸制作的衣服,因为取蚕丝要烫杀蚕蛹里的蚕蛾。佛经中吃斋,午后禁食,梁武帝就严守一日一餐。
当时梁武帝以大护法、大教主自居,曾下诏《断酒肉文》。文中说,凡出家人,所以异于外道者,正以信因、信果、信经所明、信是佛说。经言: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此是经教大意。如是,若出家人犹嗜饮酒,啖食鱼肉,是则为行同于外道,而复不及。何谓同于外道?外道执道常见,无因无果,无施无报。今佛弟子酣酒嗜肉,不畏罪因,此事与外道见同,而有不及外道。是何?外道各信其师,师所言是,弟子言是;师所言非,弟子言非。
《涅槃(佛教指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经》言:迦叶,我今日制诸弟子不得食一切肉。而今出家人犹自啖肉。《戒律》言:饮酒犯波夜提。犹自饮酒,无所疑难。此事违于师教,一不及外道。
梁武帝当年下诏后,又令僧众展开荤素之辩,最终以皇权强制寺院禁断了酒肉。寺院断酒肉后,素馔有了很大发展。
更新于:2022-05-16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