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念佛法门出自哪部经_念佛方法_念佛的功德利益

  • 2023-06-27 14:07
简介念佛法门出自哪部经?很多佛弟子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因为看不懂经文,也没有善知识点拨,都会选择修持念佛法门,然而你真的会念佛吗?让我们一起跟随《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

念佛法门出自哪部经?

很多佛弟子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因为看不懂经文,也没有善知识点拨,都会选择修持念佛法门,然而你真的会念佛吗?让我们一起跟随《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学习念佛的正确方法。因为此念佛法门出自《楞严经》,在讲述法门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菩萨说法的原因。

在前几卷经文中,佛陀告诉弟子众生受苦的原因在于不明真妄,因而在说明真妄差别后,便请二十五位大菩萨分享离妄的方法。其中第二十四位,便是大势至菩萨来分享念佛法门。

法门的传承

大势至菩萨是极乐净土第二位候补成佛的菩萨,他所分享的念佛法门来自于超日月光佛的教导。念佛法门之所以为佛菩萨们传承,是因为每一尊佛都是由菩萨累劫修行而成就的,而菩萨一定要先发愿,誓愿一一实现后便能圆满成佛。

而当我们念诵佛号时,就能被十方诸佛曾经发下的大愿所感应,从而获得诸佛菩萨的愿力加持,与其感应道交。念佛的宗旨在于感应道交,所以在正式讲念佛方法前,大势至菩萨先用两个例子为我们说明感应道交的原理。

亲友之间

菩萨的第一个例子是说,生活中有两个人,如果其中一个人一直想着对方,而另一个人一直想着其他的事情,那么这两个人就算相遇也像没有遇到一样。就像佛菩萨念念不舍众生,看见众生在轮回受苦,便常化身游化娑婆,但是我们心里一直想着工作、学习、中午点什么外卖,点不点下午茶等等,因此常与佛菩萨错过。

母子之间

随后菩萨更进一步,举了母子之间的例子。在母子关系中还会遇到孩子叛逆的情形,这就像众生非但不信佛、念佛,反而妄加诽谤。慈母念子,慈止一世,而佛念众生却世世相随,因其护念,所以我们虽久在轮回却也能佛性不失,以此恩德,亦应念佛。

通过上述亲、疏两个例子,菩萨告诉我们如能念佛,必有感应,不论轮回六道何处,都能见佛,乃至成佛。而具体又该如何念佛呢?

念佛方法

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念佛法门的关键在于忆佛与念佛。若能时时忆念,自当得佛护佑。下面分忆佛、念佛两类略述。

忆佛

忆佛,就是虽然没有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但是我们在心内去观想、思维阿弥陀佛的依报与正报。

正报,就是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然后精进行愿,最后成就的佛果,依报就是依据此愿此果而成就的庄严净土。

因此在忆佛的时候,我们可以观想极乐世界的种种清净庄严,比如七宝池、八功德水等等(具体可见净土三经),生起欢喜向往的心;还可以在待人接物时,思维佛菩萨遇到这种事会怎样发心、会怎么做,逐渐向他学习、靠近。

念佛

但是一般人很难具体的观想出阿弥陀佛的依报与正报,因此我们还可以念佛。念佛一般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是持名念佛,就是念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因为我们平时心念很散乱,所以更要集中心力专念一佛,嘴巴在念,耳朵在听所念的佛号,如此管住六根、净念相续。

第二种是观像念佛,就是设立一尊佛像,用眼看,用心记;第三种是观想念佛,脑补佛的庄严。第四种是实相念佛。我们一般念佛号的时候,会有一个分别、对立的心态,即有一个念佛的、平凡的我和一个被我所念的、超凡的佛。

而实相念佛就是消除这种对立,知道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是不二的,也就是所谓的即心是佛,念的是我们的自性佛。

《楞严经》告诉我们决定我们生命形态的关键要素有两个,一个是我们所造的业力,一个是我们心中的忆念,这股忆念就将成为我们六道轮回中的道标。

如果我们心中想的一直是杀盗淫妄等恶法,就容易去恶道;如果我们心系猫猫狗狗,就容易去畜生道;而如果我们忆念佛菩萨就会向解脱轮回靠近。下面菩萨就继续说忆佛、念佛可以获得怎样的功德利益。

念佛的功德利益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通过不断的忆念,我们可以在此生或来生看到佛菩萨。此生见到佛菩萨,一般有三种情形,即梦中见佛、定中见佛,以及临终见佛,接引往生净土。因此如能念佛,便能以此心念愿力在净土中种下莲花种子,来生花开见佛,而若念佛精进,种子便长得快,如念佛懈怠就长得慢;如果不念了,种子就会枯萎。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上面见到的都是我们心外面的佛,而若我们得到佛菩萨的加持,依言修行,逐步消除我执与法执,更能见到自己心内的佛性,离成佛也就不远了。最后,附上完整版菩萨开示。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更新于:2023-06-27 14: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