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宝法师: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四章:态度
- 2024-08-28 11:44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四章:态度
德宝法师
在上个世纪,西方科学家有了令人惊讶的发现,我们都是我们所看见的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观察的过程会改变我们正在观察的事物。例如,电子是一个很小的东西,假如没有透过仪器,我们根本看不见它,而那个观察的设备决定了观察者将会看见什么。如果你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观察电子,它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粒子,也就是一个以笔直的路线四处碰撞的坚硬小球。当你以另一种方式观察时,电子则呈现波的形式,出现折射与波动的现象,完全没有坚固的实体。与其说电子是一个物体,不如说它是一个事件,观察者藉由观察的行为参与了那个事件,没有其它的方式可以避免这样的互动。
修行的态度
东方科学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认识这个基本原则。心本身是一组事件,每一次内观时,你都参与那些事件之中。禅修是一种参与性的观察:你正在看什么,取决于你观看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正在看的那个人才是你,而你看到什么,则端视你如何观看而定。因此,禅修的过程是很微细的,结果完全取决于禅修者的内心状态。修行要能成功,以下的态度非常重要。这些原则多数并不陌生,我们把它们搜集在一起,做为有系统的运用准则:
(一)不要有所期待。只管好好坐着,看看发生什么事。把整件事看成是一项实验。把行动的兴趣放在试验本身,不要因为期待结果而分心。无论如何都不要对结果感到焦虑,让禅修依循自己的速度与方向前进,直接让它来教导你。禅修的观察是为了看清事物的实相,无论它是否符合我们的期待,都不应该先预设立场。在坐禅期间,我们应该将印象、意见与诠释都封存起来,否则很容易被它们绊住。
(二)不要绷得太紧。不要过度勉强或让自己太紧绷。禅修不是侵略,不应该也不需要尝试激烈的修行。让你的努力保持轻松与稳定。
(三)不要匆忙。不要急,慢慢来。把你自己安置在坐垫上,好整以暇地,好像你有一整天的时间一样,坐着就好。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需要时间去酝酿与发展。忍耐、忍耐,再忍耐。
(四)不要执着任何东西,也不要排斥任何现象。该来的就让它来,无论发生什么事,来的就让它来,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随遇而安。如果出现好的现象,那很好;如果出现坏的现象,那也很好。以平常心看待它,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让自己保持自在。不要对抗你所经验到的事,只要充满正念地看着它。
(五) 放下 学习随着出现的变化而流动,保持自然与轻松。
(六)出现任何事都要接受。接受你的感觉,即使那是你最不希望拥有的;接受你的经验,即使那是你所憎恨的。不要为了人类会有的缺点与过失而自责,学习将心里的一切现象看成自然与可理解的。试着尊重你所经验到的一切,随时敞开心胸接受它们。
(七)善待自己。对自己亲切一点,你也许并不完美,却是你自己不可或缺的工作伙伴。达到你所期望的目标之前,首先你得完全接受你现在的样子。
(八) 质问你自己。质疑每一件事,没有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不要因为它听起来头头是道,或是圣人所说,就相信它。要亲自去看,但并不表示你应该愤世嫉俗、放肆或不敬,那只是说你应该以经验为本。一切主张都应该透过你自己的经验加以检验,然后让验证的结果成为你追求真理的向导。内观禅修的动机是来自于对觉悟实相的渴望,以达到真实解脱的智慧。整个修行都是以此为依归,少了它,禅修就会变得肤浅。
(九)视一切问题为挑战。将一切出现的负面因素,视为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不要逃避它们,也不要自责或黯然神伤。你有问题吗?太好了,又有更多自我磨炼的机会。欢喜地承受,投入其中并加以探究。
(十)不要用想的。你不需想出答案,推论式的思考并无助于你脱困。在禅修中,心自然地藉由正念,藉由无言的专注力而被净化。要对于消除那些困住你的事,并不需要习惯性的思虑,你需要的只是清晰而具体地觉知那是什么,以及它如何运作,单靠如此就足以解决问题。概念与推理都只会造成阻碍,不要用想的,要去看。
(十一)不要停留在分别念中。人与人之间确实有差别,不过停留在比较上是危险的。不小心处理的话,它很可能会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内心充满贪念、嫉妒与骄傲。一个人在街上遇见另一个人,立刻想到:他比我好看。结果马上出现嫉妒或羞愧的情绪。一个女孩看见另一个女孩可能会想:我比她漂亮。结果马上出现骄傲。彼此比较是一种内心的习惯,它会造成贪心、羡慕、骄傲之心、嫉妒或憎恨等恶念。这些都是有害的,可是我们却一直这么做。我们与他人比较外表、成就、财富、资产或智商,这一切都会造成相同的结果,那就是疏远、隔阂与敌意。
注意力放在自己与他人的相似处
禅修者的工作就是藉由彻底检视它,并以正念取代它,来消除这种不善的习惯。相较于注意自己与别人的差异,禅修者训练自己注意两者的相似之处。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众生普遍皆有的因素,亦即那些会拉近他与别人距离的事物上。所以如果有比较的话,那也只会带来亲密而非疏远。
呼吸是一个普遍的过程。一切脊椎动物的呼吸法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所有生物与外在环境交换气体的方式都大同小异。这是选择呼吸做为禅修焦点的原因之一。禅修者藉由练习入出息念,进而体会我们与其它生命的一体性。这并不表示我们应该对差异视若无睹,差异确实存在,它只意谓着我们不要去强调差异,而要将重点放在大家共有的普遍因素上。
观察你的感觉和意识的变化
正确的程序应该是,当我们禅修接触到任何一个感官对象时,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停留在它上面,而是应该观看那个对象如何影响我们的感官与认识。我们应该观察生起的感觉,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活动。此外,我们也应该在观察这些现象时注意意识的变化。在观察这些现象时,我们应该清楚觉知时,我们应该清楚觉知那些被观察的那些事物的普遍性。刚开始接触事时,我们心里会迸出喜欢、讨厌或普通的感觉火花。那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既发生在别人身上,也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应该看清楚这点。在这些感觉之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我们可能会感受到贪欲、性欲或嫉妒,也可能感到恐惧、忧虑、不安或无聊。这些也都是很普通的反应,我应该单纯地注意它们,然后接受它们。我应该了解这些都是正常的人性反应,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这种练习,刚开始时可能会让人体勉强或做作,但是和我们平常所做相比,并不会不自然,我们只是不熟悉而已。藉由练习,这种习惯取代了我们平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比较,而且一旦熟悉之后,我们会觉得更自然。最后,我们会充满包容与体谅之心,不再因为外在事物沮丧或自满,逐渐能与一切众生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