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连载076
- 2023-12-23 11:30
药师坛城“早示”《华严经》连载076:《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今日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听完后和大家谈“感悟”……
佛家有言:“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富贵的《华严》”。《华严经》描述的是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充满整个世界,我们的地球,在华藏世界海中,仅仅是一粒微尘,然而,就是在这尘埃般细小的地球上,我们能够见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七财,又作七圣财、七德财、七法财。谓成就佛道之七种圣法。即信、戒、惭、愧、闻、施、慧七者。以其所持之法能资助成佛,故称为财」。 大方广佛华严经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尔时,金刚幢菩萨承佛神力,入菩萨智光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各过十万佛刹微尘数世界外,有十万佛刹微尘数诸佛,皆同一号,号金刚幢,而现其前,咸称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入此菩萨智光三昧。】
这个时候,金刚幢菩萨在佛神力的加持下,入到「菩萨智光三昧」定境中。入到菩萨智光三昧之后,十方各过十万佛刹微尘数世界之外,有十万佛刹微尘数无量的诸佛都叫金刚幢如来,这无量的金刚幢如来都现化在金刚幢菩萨的面前。这所有金刚幢如来同时称赞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够入到菩萨智光三昧中。
【善男子,此是十方各十万佛刹微尘数诸佛神力共加于汝,亦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威神之力,及由汝智慧清净故,诸菩萨善根增胜故,令汝入是三昧而演说法;】
善男子,这是十方各十万佛刹微尘数无量诸佛神力共同加护于汝,也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威神之力以及你智慧清净的缘故,所有菩萨善根增胜的缘故,能够使得你入到菩萨智光三昧中,而能畅演佛法。
【为令诸菩萨得清净无畏故,具无碍辩才故,入无碍智地故,住一切智大心故,成就无尽善根故,满足无碍白法故,入于普门法界故,现一切佛神力故,前际念智不断故,得一切佛护持诸根故,以无量门广说众法故,闻悉解了受持不忘故,摄诸菩萨一切善根故,成办出世助道故,不断一切智智故,开发大愿故,解释实义故,了知法界故,令诸菩萨皆悉欢喜故,修一切佛平等善根故,护持一切如来种性故,所谓:演说诸菩萨十回向。】
为令诸菩萨得清净无畏的缘故,具无碍辩才的缘故,入无碍智地的缘故,住一切智大心的缘故,成就无尽善根的缘故,满足无碍白法的缘故,入于普门法界的缘故,现一切佛神力的缘故,前际念智不断的缘故,得一切佛护持诸根的缘故,以无量门广说众法的缘故,闻悉解了受持不忘的缘故,摄诸菩萨一切善根的缘故,成办出世助道的缘故,不断一切智智的缘故,开发大愿的缘故,解释实义的缘故,了知法界的缘故,令诸菩萨皆悉欢喜的缘故,修一切佛平等善根的缘故,护持一切如来种性的缘故,这里有诸菩萨的十种回向。这所有的金刚幢如来对金刚幢菩萨说:你能够演说诸菩萨的十种回向。
【佛子,汝当承佛威神之力而演此法,得佛护念故,安住佛家故,增益出世功德故,得陀罗尼光明故,入无障碍佛法故,大光普照法界故,集无过失净法故,住广大智境界故,得无障碍法光故。】
这无量的金刚幢如来对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你应当承佛威神之力而演说关于菩萨十回向方面的事情。为了得到诸佛护念的缘故,安住佛家的缘故,增益出世间功德的缘故,得陀罗尼光明的缘故,入无障碍佛法的缘故,大光普照法界的缘故,集无过失清净法的缘故,住广大智慧境界的缘故,得无障碍法光的缘故。
【尔时,诸佛即与金刚幢菩萨无量智慧,与无留碍辩,与分别句义善方便,与无碍法光明,与如来平等身,与无量差别净音声,与菩萨不思议善观察三昧,与不可沮坏一切善根回向智,与观察一切法成就巧方便,与一切处说一切法无断辩。】
这个时候,无量的金刚幢如来又给予了金刚幢菩萨无量的智慧,无有留碍的辩才,又给予了他分别句义的善巧方便,又给予了他无碍的法光明。这无量的金刚幢如来又给予了金刚幢菩萨,如来的平等身,无量的差别清净音声,又给予了菩萨不思议善观察三昧之力,又给予了他不可沮坏的一切善根回向智慧,又给予了他观察一切法成就的巧方便,又给予了他一切处说一切法无断辩的口才。
【何以故?入此三昧善根力故。】
为什么呢?为什么金刚幢如来都来加持金刚幢菩萨呢?因为金刚幢菩萨所入的菩萨智光三昧本自如是。如果你入到这种菩萨智光三昧,也会感召来十方十万佛刹微尘数无量的诸佛都来加持你,特别地给你加持,给你力量。这种三昧就注定如此。
【尔时,诸佛各以右手摩金刚幢菩萨顶。金刚幢菩萨得摩顶已,即从定起,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不可思议大愿充满法界,普能救护一切众生,所谓:修学去、来、现在一切佛回向。】
这个时候,所有的金刚幢如来都用他们的右手去摩金刚幢菩萨的头顶(给他摩顶,进一步地加持他,给他力量,给他能量的传送、输导)金刚幢菩萨得到了所有金刚幢如来的摩顶加持之后,他就从定中起来了,对所有诸菩萨说:伟大的佛子,菩萨摩诃萨有不可思议的大愿,充满了法界,普能救护一切众生,所谓修学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的回向。
其实回向有的时候非常像愿望,所以这里讲,菩萨摩诃萨有不可思议的大愿充满法界,能够救护一切众生,那些大愿就是修学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佛的回向。这些佛是怎么回向的,我们来学习一下。佛的回向相当于是我们的大愿,可以使我们的心量无限无限地大。
【佛子,菩萨摩诃萨回向有几种?佛子,菩萨摩诃萨回向有十种,三世诸佛咸共演说。何等为十?】【醍醐】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的回向有几种呢?有十种。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会这样讲。这是诸佛的回向,也是诸位菩萨摩诃萨的回向。哪十种呢?
【一者、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者、不坏回向,三者、等一切诸佛回向,四者、至一切处回向,五者、无尽功德藏回向,六者、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七者、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八者、真如相回向,九者、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十者、入法界无量回向。】
第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第二、不坏回向;第三、等一切诸佛回向;第四、至一切处回向;第五、无尽功德藏回向;第六、入一切平等善根回向;第七、等随顺一切众生回向;第八、真如相回向;第九、无缚无著解脱回向;第十、入法界无量回向。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回向,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们,这就是菩萨摩诃萨的十种回向。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都已经讲过,都将要讲或者现在正在讲(过去佛已经讲过,现在佛正在讲,未来佛将要讲),这十种回向不会变。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金刚幢菩萨就逐个地讲这些回向,说:佛子,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呢?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行檀波罗蜜,净尸波罗蜜,修羼提波罗蜜,起精进波罗蜜,入禅波罗蜜,住般若波罗蜜,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修如是等无量善根。】
佛子,处于这一回向位的菩萨摩诃萨们,他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具备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就这样修无量的善根。
【修善根时,作是念言:‘愿此善根普能饶益一切众生,皆使清净,至于究竟,永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等无量苦恼。’】
修了无量的善根的时候,这些菩萨们心里想的是:「愿此善根普能饶益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清净,至于究竟的解脱,永远地离开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等等无量的苦恼。
【菩萨摩诃萨种善根时,以己善根如是回向:‘我当为一切众生作舍,令免一切诸苦事故;为一切众生作护,悉令解脱诸烦恼故;为一切众生作归,皆令得离诸怖畏故;】
菩萨摩诃萨种善根的时候,把自己的善根用来回向(就这样回向):我当为一切众生作舍,令一切众生免离一切的所有苦事;为一切众生作保护,让一切众生解脱所有烦恼;我要为一切众生作归依之所,使一切众生离开所有的恐怖、畏惧。
【为一切众生作趣,令得至于一切智故;为一切众生作安,令得究竟安隐处故;为一切众生作明,令得智光灭痴暗故;为一切众生作炬,破彼一切无明暗故;】
我要为一切众生作趣向,使其能够到达一切智(使所有众生获得一切智);我要为一切众生作安宁之处,使众生得到究竟的安隐处;我要为一切众生作大光明,用我的智慧之光,灭掉一切众生的愚痴、暗钝;我要为一切众生作火炬,用这火炬破掉众生的一切无明、幽暗。
【为一切众生作灯,令住究竟清净处故;为一切众生作导师,引其令入真实法故;为一切众生作大导师,与其无碍大智慧故。’】
我要为一切众生作灯明,让众生住于究竟清净之处;我要为一切众生作导师,使一切众生都能入到真实法;我要为一切众生作大导师,给予众生无有障碍的大智慧。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啊,菩萨摩诃萨就这样以所有的善根这样地进行回向,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
【佛子,菩萨摩诃萨于非亲友守护回向,与其亲友等无差别。何以故?】
同时,金刚幢菩萨又说:菩萨摩诃萨对于众生作回向的时候,面对非亲友和亲友是无有差别的,同等地守护、同等地回向。为什么呢?
【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
因为菩萨摩诃萨入到了一切法的平等性,不会对于众生起一念的非亲友之想。(那个不是我亲人,先放一边吧,不会这样想)。
【设有众生于菩萨所起怨害心,菩萨亦以慈眼视之,终无恚怒。】
如果有的众生对于菩萨起了怨害之心(怨害菩萨),菩萨也会用慈悲的眼去看他,不会去嗔恚,也无有任何的愤怒。
【普为众生作善知识,演说正法,令其修习。譬如大海,一切众毒不能变坏。】
菩萨普遍地为众生作善知识,演说正法,让众生修习。就好像大海,一切众毒都不能够使大海变坏。
【菩萨亦尔,一切愚蒙、无有智慧、不知恩德、瞋狠顽毒、憍慢自大、其心盲瞽、不识善法,如是等类诸恶众生,种种逼恼,无能***。】
菩萨也是这样的,一切愚蒙、没有智慧、不知恩德、嗔狠顽毒、骄慢自大、其心盲瞽、不识善法,如是等类的所有恶众生,他们对菩萨可能有种种的逼恼,却无法***菩萨的心。
世间那些愚蒙(愚痴没有智慧)的众生,还有不知道感恩的,还有那些嗔狠顽毒的,还有骄慢自大的众生,还有心里(心的眼睛)像被蒙蔽一样,看不到实相,还有不识善法的种种众生,甚至可以说像《涅槃经》中提到的「一阐提」等等类恶的众生,他们种种的逼迫、恼害菩萨,但是都无法***菩萨的心。
【譬如日天子出现世间,不以生盲不见故,隐而不现;又复不以乾闼婆城、阿修罗手、阎浮提树、崇岩、邃谷、尘雾、烟云,如是等物之所覆障故,隐而不现;亦复不以时节变改故,隐而不现。】
就好像太阳天子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天生的盲人看不见太阳。但是,并不会因为这个天生的盲人看不见太阳,太阳就隐起来,就没了、就消失了,不会这样的。也不会因为乾闼婆城、阿修罗手或者阎浮提树、或者崇岩、邃谷、尘雾、烟云,等等之物的遮挡、覆盖,就使得太阳看不见,也不会。太阳出现在世间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时节的变改隐而不现,不会冬天就不见了,夏天一直在,也不会这样。太阳其实永远在。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有大福德,其心深广,正念观察,无有退屈;】
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有大的福德,他的心非常深广,他能够用正念去观察,不会有任何退屈的时候。
【为欲究竟功德智慧,于上胜法心生志欲;法光普照,见一切义;】
为了想要究竟功德智慧,菩萨们对于最上的、最殊胜的佛法,心里生起了无限的志向和爱乐。法光普照,可以见一切义。
【于诸法门,智慧自在;常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善法,曾不误起舍众生心;】
对于诸多的法门,智慧自在。菩萨们常为利益一切众生而修习善法,不会突然哪一天想要舍离众生,不会的。
【不以众生其性弊恶、邪见、瞋浊、难可调伏,便即弃舍,不修回向;】菩萨们也不会因为众生其性弊恶,或者抱持邪见、瞋浊、难可调伏,就舍掉他们,不管他们,不回向他们,不会的,依然会回向他们。有的时候,甚至菩萨会特别地把自己的功德善根回向给那些其性弊恶、抱持邪见、瞋浊、难可调伏的众生。有的越难调伏越给他回向,而不会放弃他,不会因为这个病人不能治,我就不治了,把他扔掉了,不是这样。即使不治也会祝福他。回向其实是一种祝福,祝福他的病赶快好起来。
【但以菩萨大愿甲胄而自庄严,救护众生,恒无退转;不以众生不知报恩,退菩萨行,舍菩提道;不以凡愚共同一处,舍离一切如实善根;】菩萨们都以菩萨的大愿甲胄(铠甲)而自庄严,救护众生永远都不会退转;菩萨们也不会介意众生不懂得知恩报恩,不会因为众生不知道报恩就退了菩萨之行,舍了菩提之道,不会的;菩萨们也不会因为凡愚共同一处,舍离一切如实善根。不会因为我跟这批没有智慧的凡夫在一起,我也不去学习善法了,不去修习佛道了,不会的。菩萨依然不会舍离一切的如实善根。
【不以众生数起过恶,难可忍受,而于彼所生疲厌心。】
菩萨们也不会因为众生屡次三番地生起过恶,难可忍受,而产生任何的疲惫、厌倦心。
有的众生屡次三番地犯过罪,像地藏菩萨说:地狱里的众生,有的刚救出去,没几天又回来了,救出去一会儿又回来了。但是菩萨不会生起疲惫、厌倦心,他依然坚持他应该做的。
【何以故?譬如日天子,不但为一事故出现世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但为一众生故,修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普为救护一切众生故而修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什么呢?就好像太阳天子,不会只因为一件事的缘故出现在世间。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的,不是只为了一个众生才修所有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是为了救护一切众生,所有众生,然后修习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说只为了救护一个众生,想要成佛果,那这个众生成佛了,其他的众生就不管了。但菩萨摩诃萨是为了救护一切众生而修善根,而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
【如是不但为净一佛刹故,不但为信一佛故,不但为见一佛故,不但为了一法故,起大智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说,菩萨不只为清净一个佛国的缘故,不只为信一个佛的缘故,不只为见一个佛的缘故,不只为了一种法的缘故,生起了大的智慧、愿力,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普净一切佛刹故,普信一切诸佛故,普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故,普解一切佛法故,发起大愿,修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摩诃萨们,为了普遍地清净一切佛国,普遍地相信一切诸佛,为了普遍地承事、供养一切诸佛,为了了解一切佛法,发起了大愿,修习诸多的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佛法而为所缘,起广大心、不退转心,无量劫中修集希有难得心宝,与一切诸佛悉皆平等。】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佛法而为所缘」,广学诸多的佛法,菩萨摩诃萨拥有广大心,拥有不退转心,在无量劫中修集希有、难得的心之珍宝,与一切诸佛悉皆平等。也就是说,菩萨摩诃萨与佛一样,有广大心、不退转心。
【菩萨如是观诸善根,信心清净,大悲坚固,以甚深心、欢喜心、清净心,最胜心、柔软心、慈悲心、怜愍心、摄护心、利益心、安乐心,普为众生真实回向,非但口言。】
菩萨们如是观诸善根,信心清净,大悲坚固,以甚深心、欢喜心、清净心,最胜心、柔软心、慈悲心、怜愍心、摄护心、利益心、安乐心,普遍地为众生作真实的回向,并不只是口头上说而已,是真实地、发自内心地去回向,去祝福。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回向之时,作是念言:‘以我善根,愿一切趣生、一切众生,皆得清净;功德圆满,不可沮坏,无有穷尽;常得尊重,正念不忘;获决定慧,具无量智;身、口、意业,一切功德,圆满庄严。’】
金刚幢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以所有善根回向的时候,心里这样想:以我的善根,愿一切趣生、一切众生,皆得清净(愿六道内的一切众生、一切含灵、一切一切所有的众生都得清净);功德圆满,不可沮坏,无有穷尽;常得尊重,正念不忘;愿所有众生,获决定智慧,具备无量智;身、口、意业,一切功德,圆满庄严。
【又作是念:‘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无空过者;】
菩萨们心里这样想:「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无空过者」,就是说,所有众生都愿意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没有哪个佛没有得到供养,也没有哪个众生不去供养佛。
【于诸佛所,净信不坏;听闻正法,断诸疑惑,忆持不忘,如说修行;】
于诸佛所,有清净的信心、不会坏灭的信心。愿所有众生,听闻正法,断除所有的疑惑,能够忆持正法,忆持正法不会忘掉。如说修行,也很关键,听了法要如说修行,按照法讲的去修行。
【于如来所,起恭敬心,身业清净,安住无量广大善根;永离贫穷,七财满足;】
愿所有众生,「于如来所,起恭敬心,身业清净,安住无量广大善根」;愿所有众生,永远地离开贫穷;愿所有众生,七财满足。
菩萨摩诃萨们希望,所有众生都具备成就佛道的七种圣法,具备信心、戒心、惭心、愧心,能够经常地多闻、长智慧,经常地广作布施、增长福报,而且他们的般若(智慧)也能在禅定中生长。菩萨摩诃萨们把最美好的愿望都给了众生。
【于诸佛所,常随修学,成就无量胜妙善根,平等悟解,住一切智,以无碍眼等视众生;】
菩萨摩诃萨们在诸佛所在的地方,常随修学,也愿所有众生能够在诸佛所在的地方常随佛学,成就无量的、殊胜上妙的善根;愿所有众生能够平等地悟解(领悟、理解)所有佛法;愿所有众生安住一切智。菩萨摩诃萨以无有障碍的法眼等观众生,也愿众生都能如此。
【众相严身,无有玷缺;言音净妙,功德圆满,诸根调伏,十力成就,善心满足,无所依住。】
菩萨摩诃萨们祈愿所有众生,都用众多的妙相庄严其身,没有任何的残缺、瑕疵。菩萨摩诃萨们祝福所有众生,都有非常清净微妙的语言、音声。他们祈愿所有众生,功德圆满,诸根调伏;愿所有众生,能够成就佛一样的十种神力;愿所有众生,「善心满足,无所依住」。
【令一切众生普得佛乐,得无量住,住佛所住。’】
菩萨摩诃萨们「令一切众生普得佛乐,得无量住,住佛所住」。他们愿所有众生都能够证得佛果,享受佛的快乐,得虚空法界无量的安住,到处遍在,希望所有众生住于佛住。
【醍醐】
这就是菩萨摩诃萨的许愿,完全无私的,把最美好的愿望都给了众生。其实我们能够感觉到,在我们每天做任何的佛事,我们把功德回向的时候、分享的时候、我们发愿或者祝福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也被净化了,是无比的澄澈、无比的清凉、无比的圣洁。我们对于所有众生的回向、祝福、发愿,其实也是对于自己内心那些还不完美角落的祝福、回向、发愿。
我们可以经由回向、发愿而改变世界。
世界就是我们的心!
以我善根,愿一切趣生、一切众生,皆得清净;功德圆满,不可沮坏,无有穷尽;愿一切众生,常得尊重,正念不忘;获决定慧,具无量智;愿所有众生,身、口、意业,一切功德,圆满庄严。
以此善根,愿一切众生,承事供养一切诸佛,无空过者;于诸佛所,净信不坏;听闻正法,断诸疑惑,忆持不忘,如说修行;于如来所,起恭敬心,身业清净,安住无量广大善根;永离贫穷,七财满足。
回
向
愿所有众生,于诸佛所,常随修学,成就无量胜妙善根,平等了悟,平等解悟,安住一切智;
愿所有众生,以无碍眼等观众生;
愿所有众生,众相严身,无有玷缺;
愿所有众生,言音净妙,功德圆满,诸根调伏,十力成就;
愿所有众生,善心满足,无所依住;
愿所有众生,普得佛乐,得无量住,住佛所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