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五明_佛教五明是什么_五明是哪五明

  • 2023-07-10 13:40
简介佛教五明是什么?五明是哪五明?佛教五明是指古印度的五种学问,包括了世出世间的一切学问,即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

佛教五明是什么?五明是哪五明?

佛教五明是指古印度的五种学问,包括了世出世间的一切学问,即语文学的「声明」、工艺学的「工巧明」、医药学的「医方明」、论理学的「因明」、宗教学的「内明」。这五明被视为菩萨道行者的基本功,因为菩萨要度众生,不但要精通佛法,而且还要精通世间法,所以行菩萨道要从五明入手。

《西域记》卷二曰:声明,释诂训字,诠目疏别;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力种姓品》解释菩萨的求法说,菩萨应当求一切菩萨藏法、声闻藏法,一切处论,一切世间工业处论。此中,菩萨藏法和声闻藏法属于内明,一切处论指声明、因明、医方明,一切世间工业处论即工巧明。因此,五明也包括了大乘菩萨所学的全部学术。

五明之声明(文典及训古之学)

声明是关于各种语言方面的知识。声,即声教;明,即明了。谓世间文章算数建立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声明。《瑜伽论十五》曰:当知此处略有六相:一法施设建立相。(中略)云何法施设建立?谓名句文身及五德相应声:一不鄙陋,二轻易,三雄朗,四相应,五义善。《探玄记十二》曰:声论治软智,以解了文章声字。《菩萨持记经三》曰:声论有二种:一者显示界色(字界字缘也),二者显示巧便言辞。《西域记二》曰:声明,释诂训字,诠目流别。今此声明唯论音曲,诵文有高下,唱偈有屈曲。(中略)异五明中声明相状,然亦精音似彼声明。

五明之工巧明(工艺学)

工巧明是指一切正当的技术技能。工,即工业;巧,即巧妙。谓世间文词赞咏,乃至营造城邑,农田商贾,种种音乐,卜算天文地理,一切工业巧妙,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工巧明。

工巧明包括雕刻、绘画、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创造财富。现今的社会,没有谋生的技能,即使拥有福报,也像堆在仓库里的种子一样,不会发芽、开花,更遑论结果?如果我们受过专业教育,或有一门实用的手艺,就业机会就会增加。在自力更生的同时,还能以一技之长为众生提供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若诸菩萨,求诸世间工巧明处,为少功力,多集珍财,为欲利益诸众生故。

专业技能不仅是生存的必要保障,也是菩萨利益众生的增上缘。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我们有福报并且努力的话,无论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奉公守法,都有致富的机会,都有成功的希望。

五明之医方明(医药学)

医方明是指医学方面的知识。医方,即医治之方法也。谓世间种种病患或癫痫蛊毒,四大不调,鬼神咒诅,寒热诸病,皆悉晓了其因,通达对治,故曰医方明。(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佛陀年轻时曾学过五明,其中之一是医方明。根据经典记载,佛陀弟子中有医圣之称的耆婆,曾依佛陀的指示,完成许多杰出的医疗措施,比方诊断肠闭塞的病人,先施以麻醉,再切开腹部,将肠整复,最后缝合腹部,完成治疗,这就是现代医学的外科剖腹手术。

在佛教历史上有多数僧众通达医方明,甚至出现不少名声远播的医僧,例如佛图澄、竺法调、单道开、竺法旷、诃罗揭、法喜。隋代那连提耶舍、唐泽州羊头山道舜、唐益州福成寺道积、丹阳沙门智严、绦州沙门僧彻等,更为麻疯病患吸吮脓血、救助治疗、洗濯衣物等,慈心感人。

在佛教经典中,也有不少论及医药的专书,其中由印度、西域传入中国的有十二种,由中国僧侣所撰述的约十五种。在三藏十二部经典之中,佛教医学的文献浩瀚如海,如:《增一阿含经》记载,佛陀为诸比丘说风、痰、冷三大患,并提出医治之方;在《医喻经》中,佛陀指出医生应具备的条件,以及看护病人应注意的事项与病人应奉行之法等;在《佛医经》中,佛陀说,人得病的十种因缘;《摩诃止观》指出造成疾病的六种原因;《大智度论》记载,疾病的产生是由外在或内在的因缘所造成的;南传的《清净道论》也提到引起疾病的八种原因。此外,《佛说咒齿经》、《佛说咒目经》、《佛说咒小儿经》、《咒时气病经》、《疗病痔经》、《治禅病秘要经》、《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摩诃僧只律》等,也都谈及医药问题。

佛陀不仅是善疗众生身体疾病的大医王,更是擅于对治众生各种心理病症的心理医师。例如佛陀敷设三学、六度、四无量心、五停心观等八万四千法门,无非是为了对治众生贪瞋痴等八万四千种烦恼疾病。一般疾病的产生,往往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以及周遭社会的生活环境有关。尤其在这个新时代,许多人好吃美食,吃出病来;有的人游手好闲,闲出病来;有的人信息太多,多出病来;有的人工作压力太大,急出病来;有的人心性怯弱,意志消沉,闷出病来;有的人则因为是非太多,气出病来。总之,不外由于心不能静、气不能和、度不能宏、口不能守、瞋不能制、苦不能耐、贫不能安、死不能忘、恨不能释、矜不能持、惊恐不能免、争竞不能遏、辩论不能息、忧思不能解、妄想不能除等,于是造成身心的病患。佛教对此也有各种疗治之道,例如:节制饮食、礼佛拜忏、持咒念佛、禅定修行、行香礼拜、数息止观、乐观进取、心宽自在、放下安然等。

世间的医学对于疾病的疗治,大多强调饮食、物理、化学、心理、环境、气候、医药等疗法,在有限的范围内,依病治疗。佛教的医学则不但含括世间的医理,更重视内心贪瞋痴三毒的根除。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唯有调和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才能真正迈向健康之道。

五明之因明(论理学)

因明是关于演讲和辩论方面的知识。因,即万法生起之因。谓世间种种言论,及图书印玺,地水火风万法之因,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因明。我们建立任何一个理论,都需要逻辑论证。《因明入正理论》说:能立与能破,及似唯悟他。现量与比量,及似唯自悟。也就是说,通过因明,可以达到达到自悟和悟他的效果。

因,指推理的根据、理由;明,即知识,智慧。是通过宗、因、喻所组成的三支作法,进行推理、证明的学问。三支中,因是主要部分,故称因明。包括逻辑学和认识论(又称量论)。逻辑学部分,研究逻辑规则和逻辑错误。逻辑规则是宗、因、喻三支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定,主要有因三相、九句因、合与离等。逻辑错误称为似宗、似因、似喻,或称过失,包括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等。认识论部分研究现量和比量,即直觉知识和推理知识。

五明之内明(佛学)

内明是指佛学专业知识。内,即佛法内教也。谓以持戒治破戒,以禅定治散乱,以智慧治愚痴,乃至种种染净邪正、生死涅槃对治之法,皆悉明了通达,故曰内明。对佛教而言,即经律论三藏。对已证实相的菩萨,内明既利自己修行,又可帮助他人开悟。对婆罗门而言,则是指研习四吠陀论。

《瑜伽师地论闻所成地》举出四相来说明内明处,一、由事施设建立相,二、由想施设建立相,三、由摄圣教义相,四、由佛教所应知处相。事施设建立指由三种事总摄一切诸佛的言教,(一)素怛缆事,(二)毗奈耶事,(三)摩怛履迦事。想施设建立的想,指名相,即佛教中一切专有名相的建立。摄圣教义的义指佛教所说明解释的义理。佛教所应知处则指佛教所应当知道的法数,在《瑜伽师地论闻所成地》中曾举二数以至十数的法相若干种,中国的《大乘义章》等书可以算是同类的著作。

据《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力种姓品》内明论有两个特征(相),一、显示正因果相,二、显示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佛教中分别因果有十因,五果。十因即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摄受因,生起因,引发因,定别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这十因又可摄为二因,一、能生因包括牵引、生起二因,二、方便因包括其余诸因。这二因或十因与四缘也可互摄,能生因即因缘,方便因即增上缘,等无间缘和所缘缘摄属十因中的摄受因。五果即异熟果,等流果,离系果,土用果,增上果。

更新于:2023-07-10 13:4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