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桢:(十三)既然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为什么佛又叫我们去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呢?
- 2024-09-03 11:48
(十三)既然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为什么佛又叫我们去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呢?
为什么《金刚经》中,佛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而还要我们去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呢?我希望各位不会和我有同样的疑问。因为我这个问题,是标准的凡夫之见,是妄想心,是颠倒心,是分别心,是比较心,是计较心,是所以成为凡夫而不能解脱的原因。也就是著相,著我、人、众生、寿者等相,一切的毛病都由此而生。
如果各位对上面所研究的所有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段经文,已经握住重心,现在这个疑问就不会产生。
为什么我这样讲呢?让我从三个角度来研究:
第一,经文明明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又在《金刚经》的下半部佛说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请注意如是及已,换句话说,证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在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之后。
第二,我们讲众生本空,是理解不是实证,如果你真实证众生本空,则我是众生,我也本空。换句话说您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还问什么为什么佛叫我们度众生呢?
第三,现在虽然满目皆是众生,你若不去灭度它,这个幻象老是存在,就造成生死流转。要灭度它,要从幻象中透过而见其本体,则本体本空。所以在梦中不觉梦境是幻空,一定要醒后,方知是梦,是虚妄,是不实,灭度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虽然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你还是要灭度无量无边众生。
依缘起性空立义
众生本空,是佛法中的基本教理之一。众生本空,可以从性空缘起的道理来解说,也可以从现代科学的知识来作譬喻得解。
我们先来研究缘起性空。要研究缘起性空,当先从诸法缘生讲起。佛陀亲证的真理,肯定了知世界上的一切现象和知识观念,都是由各种因缘集合而生起或形成。如果你们怀疑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由因缘集合而生的,不妨随时随地尽量去想它,看能否找出一种现象,它不是由任何因缘集合而生起,它是本来就存在,是永远不变,永远不变坏和灭亡,你可以将这种思维作为一种功课,看看有没有这种不由因缘生的现象,这种功课对你有很大帮助,唯有你自己想通了,才能坚定你的信心。
所谓缘起,就是宇宙一切万物,如一件东西、一种现象、一种思想等,全是因若干种的因缘聚合而生起,在人的心目中显现出来,当这种因缘有所改变时,这些也随之改变;当种种因缘消散时,这些也消失了。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就叫做缘起。一切众生,不论是有情无情,都是缘起的现象。
现在,我们要问,缘起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一切众生万物万象都显现在虚空之中,为什么在虚空之中,会有这种种现象的生起和消灭呢?第一个答案各位一定会说,这很简单,因为虚空是空的,所以能含万物,如果虚空是坚实的,就不能有万物的生起和变动了。这个答案很对,因为虚空是空的。
万物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这是我的第二个问题。万物如果是固定不变的话,尽管虚空是空的,万物仍旧不变。白云不会变形,人也不能走动,不能长大,甚至不可能生出来,所以万物也是可变的。
虚空是空,万物能变,那么我们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东西或力量使万物在虚空中变动?人推车,车会动,这是人推的力量;火煮水,水能沸,这是火生热的力量。花的种子埋在土里,经过阳光水份的培养,种子会发芽,会长大,会开花,这是种子的因,加上泥土中的养份,水及阳光等力量而开花,这些不同的力量,佛法中都称之为缘。
以上所讲都是以物质为对象,车动,水沸,花开,这些都是人所能看到的,我们的结论是:虚空是空,万物能变,所以归纳出缘起的真理。
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研究人的思想观念,是否也是缘起的呢?我们常听人说,某某人是受了孔孟学术思想的影响,或者说某某人是受了贝多芬音乐的感动。这个孔孟思想、贝多芬音乐就是缘,受影响、被感动即是缘起。有缘起就证明人的思想观念,不是一生出来就固定不变的,它也像万物万象一样能变。万物在虚空中变,我们说因为虚空是空的,所以万物能变。那么思想观念是在什么地方变呢?佛陀说:思想观念是在你的本性中变。本性有如虚空,它是空的;正因为是空的,所以思想观念能在本性中生起、改变、消灭。
现在,我们再进一步问,虚空这个概念是不是也是缘起呢?如果没有万物,也就无所谓虚空。虚空在人的心目中,能大能小,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虚空是人的一种观念,它也是缘起。
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本性是空的,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缘在人的心中显现虚空、万物、万象及思想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及人生。
禅宗六祖惠能在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大彻大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本自清净,即是性空;自性能生万法,即是缘起。所以六祖开悟时所说的这两句话,实在是性空缘起的实证注解。也说明了众生本空,但并不是说众生是没有的。众生即是六祖说的万法。众生或万法都在本性中显现,这有如万影都在一面明亮的镜中显现是一样的。说本性是空,也等于说镜子是空,因为镜子是空的,所以各种影子都能在镜中显现,也因为本性是空,所以万法能在本性中显现。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佛陀在《金刚经》中所讲的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众生既然都是缘起,有如镜中的影子。所谓灭度也是缘起的一种现象,并不实有。有众生得灭度或者我在灭度众生,也都是缘起的现象或观念,也是虚妄不实的。因此推论到最后,实在没有所谓的众生得灭度,既然没有实有的众生,也没有众生得灭度的一种现象。凡所有实有的观念,都是我们的五官给我们的虚妄的影像,所以我们说众生本空。
众生本空,以现代譬喻得解
以上是依据缘起性空的佛法理论来解释众生本空,现在我们再以现代科学来举例说明众生本空。不过我得声明,这个说法,只能说是我个人的经验,提供各位参考。我个人觉得以现代科学作譬喻来体会,要比引经据典似乎更容易了解,因为这种现代科学知识是现代人所特有,古代并没有。佛陀在妙法莲华经中说,一切智者,要以譬喻得解。譬喻就是说要用这个时代所能懂的例子来作比较,这就像如果我们对美国人讲在河中淘米,他们决不能得解一样。所以这也是身为现代人的福报。
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我想先请问各位,如果你和一位朋友在美术馆欣赏同一幅画,你和你的朋友所看到的,是否完全一样呢?假如你的视力是正常的,而你的朋友有高度的近视眼,现在请他拿掉他的眼镜,再请他看这幅名画,那么你们两位看到的是否完全一样呢?如果你再换上一付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做的眼镜,那么在你们两人的眼中,这一幅画是否完全一样呢?这说明了每一个人所看出去的世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不过我们的眼睛的构造是差不多相同,所以即使有小小的不同,并不会妨碍我们的日常生活。
一个色盲的人就没有这么简单了。一个生下来就瞎了眼的人,可就不能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出去的世界。你不妨找一位天生的瞎子,向他解说什么是你看到的,例如天上的飞机,或者早上海边的朝阳等,看他能不能懂。
这些例子只是说明我们所看出去的东西,并不可靠,但并不表示这些东西是虚妄不实,或者是本性是空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虚妄不实世界中的一份子,时时受我们的眼睛、耳朵等影响,而不能看到宇宙真相。那么怎样才能不受眼睛和耳朵的影响呢?数千年来,不少宗教所教的禅定,其目的就是在减少因受眼耳等所受旳影响,而造成不实的印象。
禅定的要点,是先得把你脑子里装满不真实的印象、思想和观念都空掉,这好比你要装东西到一个瓶子里,你得先把瓶子里原有的东西都倒干净,瓶子空了才能装东西。禅定也是如此。禅定和装瓶子不同之处,在于修禅定的瓶子空了之后,并不另外再装东西进去,而这个瓶中会自然散发一股香气。什么香气呢?就是譬喻你本具的智慧。这种禅定的修习,在佛法中称为止观。也就是妄心降伏,本性自显,或者明心见性。
可是我们还没有这种禅定工夫,妄心未降伏,本性也未显露,怎么办呢?这里提供一个以科学智识作譬喻来做观想,随时随处持之以恒,不断地观想,慢慢的,妄想心自会减轻,这和一心念佛使妄心没有机会生起来,是同一道理的。
怎么观想呢?先观想所有的东西都是能。这个能只是人类用来表示一种概念的名词,英文称它为ENERGY,这也是人定的一种名词,至今尚无法严格地下定义说明ENERGY究竟是什么?或者能究竟是什么?
在爱因斯坦以前,科学家说世界上的一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物质,二是能。物质之间可以互相变换,譬如水可以变冰,冰也可以变水;能之间也可以互相变化,如电可以变光、变热,光热也可以变作电。可是物质和能是两件基本原素,不能互相变换。一直到爱因斯坦用数学计算,发现物质和能也可以互相变换,这就是著名的E=mc2方程式。最初很少人相信这个说法,直到原子弹(物质)爆发后(变作大量的热和光),再也没有人怀疑物质也是能的理论。如此一来,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能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之下变现出来的现象。
现在我们将这个观念先肯定下来,然后再练习观想。以我个人的经验,开始时先观想简单的物质(即无情的众生),这样较易下手。例如从水开始观想:先拿一杯水,先透过水的外形,想水是H2O,是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再想这种原子都是能,想想什么是能?能是不可捉摸,看不见,也没有声音,我们叫它能。再看这只杯子,也是许多原子组合而成,原来杯子也是能的变现,如此透视观察下去,在你的眼睛前,这还是一只装满水的杯子,可是在你的观念中,这全是不可捉摸的能,已经无形无相了。等你把简单的物件观想纯熟了,就可逐渐透视比较复杂的东西。试试看,拿一只小狗来透视,观想它的毛、皮、肉、血、骨等,你会发觉这些都是各种原子组织起来的,这些都是能。狗的叫声也是能,它能跑、能跳也是能。而你手里抱著的仍是同一只小狗,但是在你的透视之下,已完全变了不可捉摸,无形无相的能。
各位请自己试试看,你也可以透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或自己最讨厌的东西,而不论是你最喜欢或最讨厌的,都是能,二无区别,这就是利用现代知识,使你能透视和观想宇宙的真相,如此不断地观想,你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不论是有情或者无情的众生,其本性都是能,都不可捉摸,都是无形无相,这就是宇宙的真相。
经过这一连串的观想透视之后,如果我们将能字换成空字,又有什么不同呢?这还不都是人定的名词而已,这就变成众生本空,但在人的眼睛之中,众生依然遍地皆是。由此观之,佛理如能通达,观想如能成就,虽然可以在理解上减轻烦恼和执著,但还不是实证的。甚至于还未达到阿罗汉的能空掉肉体的我的程度,或大菩萨的能变化如意的境地。换句话说,我们理解了众生本空,是可以减轻精神上的痛苦,但还是凡夫,不能消除肉体上的痛苦。人有伤还是会痛,有病还是会苦。这个认识非常重要,所以了解众生本空是修慧;要减除现世的苦痛,就必须消除以往的业障,就必须修福。也就是说在你还未实证之前,因果的自然法则还是控制著你,唯有修福,才能消业除苦。单单了解业是空的,苦是虚妄的,虽然是正知正见,但还是不够的。佛陀在《金刚经》中并不先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而先强调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灭度无量众生就是修福。而且佛陀接下去又说: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布施也是修福。
我们所谓知识份子的,往往喜欢修慧,而忽略了修福,这实在是我们的弱点。我们千万不可以为自己经论已通,辩才无碍就够了,这种人往往会业障丛生,不是做事不顺手就是多病多痛。因为过去无数世来的宿业积怨没有减轻消除,就成为有慧缺福。这正像那位阿罗汉所说的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如果各位有了这种感觉,就应该力行积福,以求平衡。由此可看出平日福慧双修是最妥当的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