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礼拜】_佛教中的礼拜是什么意思_佛教怎么礼拜

  • 2023-07-09 11:06
简介礼拜(佛教解释)礼拜条第一义为:古代礼节,对人施礼祝拜以示敬。书证为汉代班固《白虎通姓名》:人拜所以自名何?所以立号自纪礼拜。自后不自名何?备阴阳也。人所以相拜..

礼拜(佛教解释)

礼拜条第一义为:古代礼节,对人施礼祝拜以示敬。书证为汉代班固《白虎通姓名》:人拜所以自名何?所以立号自纪礼拜。自后不自名何?备阴阳也。人所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尊事之者也。拜之言服也审察书证上下文语境,此段着重阐述的是古代拜礼的产生缘由与施礼方式,以拜为中心语,礼并未体现岀明显的施礼之义,礼后应加逗。翻检由吴则虞点校的《白虎通疏证》,《大词典》相应处的引文为:人拜所以自名何?所以立号自纪。礼,拜自后,不自名何?备阴阳也吴本点校不误,《大词典》所引《白虎通》礼拜为误读,并非一词。稽考文献,礼拜一词并非出自汉籍,而始见于东汉以来的汉译佛典。(1)寻诣佛所,礼拜请佛。如来升堂,教授二女。(后汉昙果共康孟详译《中本起经卷上》(2)后宫之中,造立塔寺,于此礼拜。

佛教怎么礼拜?

佛教的礼拜,主要是对佛、菩萨、佛塔、长老、大德、法师等,表达敬意的行为。因对象不同,礼拜的次数、场合及注意事项也有不同,兹略述要点如下:

礼拜的次数

一拜:用于顶礼长老、大德、法师。礼拜者虽说顶礼三拜,但长老大德回说一拜,或问讯,或不拜,学人皆应以服从为恭敬,如法行礼。大德如未回答一拜或问讯,礼拜者也可一拜。

三拜:拜佛时须三拜。受戒回常住礼师拜祖时,须三拜。初一、十五早课顶礼方丈和尚时,须三拜。高寿祝贺时,圆寂后祭礼时,均可三拜。

九拜:僧众登坛受戒时,礼拜和尚、阿闍黎,或传法入法卷授记典礼时,法子拜师要九拜。

礼拜的场合

1.凡礼拜长老大德僧,应先禀明,并延请至佛殿内,或供有佛像、藏经之处礼拜。

2.大德于路上行走、客堂会客、斋堂用餐、禅堂打坐,或于公共场所、剃头、休息、睡眠、摄心经行、诵经拜佛时,均不宜礼拜。若于路上遇见大德,先合掌为礼,说:请大德到佛殿,接受学人礼座。

3.在殿堂要先向佛菩萨礼拜,再向大德顶礼。

4.拜佛可在拜垫上拜,拜人、彼此顶礼,在地上拜。(礼佛毕,后退或斜左右退,然后礼拜,表示平等法。)

5.如同行有多人,则应一起礼拜,不可各自请求礼拜,增加大德受礼困扰。

礼拜的注意事项:

1.陪同师长礼佛,不宜与师长并礼,当随师后远拜。

2.佛殿中央的蒲团是给寺院的住持、主法或诸山长老专用,一般大众不宜用来礼拜,以示尊重。

3.礼佛时,应从容不迫、五体投地、精勤作观,不宜急起急落。

4.礼佛时,可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5.见有人礼拜时,不可从人前经过,以免干扰他人礼拜。

6.礼拜须合仪,若有不明白之处,可请教殿堂知客法师。

礼拜基本解释

1、[week]∶星期。

下礼拜。

2、[Sunday]∶星期日。

今儿过礼拜。

3、[religious service;worship]

4、古代礼拜节。

问到人们何以礼拜并说出三个理由。

5、行礼叩拜。

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西游记》[2]

礼拜引证解释

1、中国古代礼节。

汉班固《白虎通姓名》:人拜所以自名何?所以立号自纪礼拜。自后不自名何?备阴阳也。人所以相拜者何?所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尊事之者也。拜之言服也所以先拜手后稽首何?名顺其文质也。《尚书》曰周公拜手稽首。陈立疏证:《周礼》九拜,所谓吉拜、凶拜是也。推之礼拜,则 殷 人宜先稽首后拜手。周 人宜先拜手后稽首矣凡臣见於君皆然。《洛诰》云 成王拜手稽首者,此自 成王 特尊异周公,非常礼,亦如平敌相拜始用顿首。而《左传文七年》 晋穆嬴乃顿首於赵宣子也。参阅《周礼春官大祝》。

2、信教者向神行礼致敬。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何次道 往 瓦官寺 ,礼拜甚勤。 唐刘禹锡《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诗:晴空礼拜见真像,金毛玉髻卿云间。《云笈七签》卷五:《耆旧传》云:﹝ 雷平山 真人 许君 ﹞在此洞石坛上烧香礼拜,因而不起,明旦视形如生,坛今犹存。 清薛福成《西人七日礼拜说》:礼拜者,谓入礼拜堂拜耶稣也。

3、犹星期。连续排列的七天的计算单位。

茅盾《手的故事》八:壮丁上操快将两礼拜了,立正稍息还没操好,怎么能上前线!

4、犹星期。指星期天。

冰心《两个家庭》:我走了进去,三哥站起来,笑着说:今天礼拜!

5、犹星期。与日、一、二、三、四、五、六连用,表示一星期中的某一天。如:礼拜一、礼拜日(也作礼拜天)。

礼拜天(即星期天)是一周的开始,周末就是礼拜六。

礼拜由基督教、伊斯兰教引进而来。看日历都知道,排在最前边的是星期天而不是星期一,基督徒崇尚自由,习惯于先休息后劳动,也就是先过星期天,然后依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

佛教徒礼拜

简介

在汉传佛教礼节中有三种礼拜,即拜佛、拜经和拜舍利。

对于此三种礼拜,不论是拜佛、拜经、拜舍利,都应怀有至诚之心,在礼拜终了之时,还要发愿,普度苦海众生,或发愿往生,或发愿无病,若不发愿则不能感应道交。这正印证了中国古言: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明了了三种礼拜的缘由、方法及功德,我们对于礼拜的真正内涵则会有更深的体会,从而会在礼拜时更为投入,达到礼拜的理想效果。

拜佛

拜佛。我辈末法众生,身处五浊恶世,只有礼拜佛陀,方是超越一切法门之上的捷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末法众生,从无始以来,所造诸种恶业,相互轮回受报,永无出期,这就象人借债一样,前债尚没有还清,又复借债,如此循环,永无止息之日。作为末世佛子,若能发大愿心,归命于佛前,至诚礼拜,终身不懈,我们便会清偿往世之业债,培植未来之福果。

拜佛之所以有如是功德,是因为人若诚心以身拜佛,则身业清净;口称佛号则口业清净,意虔诚向佛则感得意业清净。人若三业清净,不久即会成就无上佛道;能一心虔诚,可消灭多世之罪。因此,诸佛如来和历代祖师都劝诫世人忆佛、念佛、诚心拜佛,实则是真实希望苦海众生早日脱离轮回之苦。

拜佛的功德来自于拜佛时的虔诚之心,此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拜佛之法。正确的拜佛方法是拜佛时合掌当胸,直身下拜,俯伏称名,其心不能被外境所染。若是妄念生起时,可高声念佛,拖长声音。念佛不能过慢,慢则容易生起妄念,又不应过快,,快即易生疲劳,缓急得中,心存正念,才是最佳拜佛念佛之法。

拜经

拜经。拜经的功德,亦超出于其他行持之上。因为经法为佛所说,拜经既是拜佛。恭敬诸佛有助于明了佛法。若佛法同等修持,可福慧双至。具体而言,拜经功德有三,即依经拜字,则圆成文字般若;一心不乱,心缘佛经,则圆成观照般若,依经解义,籍字明心,则圆成实相般若。

拜经之时,必须五体投地,一字一拜,不计多少,不论日期。如果计算字数多少,日期长短,就有可能心不专一,甚至于看漏字迹,而不能达到一心专念专拜的功德。如果我们只专注于何时拜完某经,计算日期的短长,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拜经的速度,草草结束拜经,若是如此,则只会增加我人色身有漏之福,却难以培养法身无生之慧。

拜舍利

拜舍利。舍利的中文名为灵骨,即佛世尊金身之灵骨,因阿育王曾建塔藏骨,又称骨塔。在俗众中经常所说的佛舍利,通常指佛牙舍利和佛指舍利。佛舍利所在之处即为佛之存在。因此,虔诚礼拜佛舍利有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能够观瞻佛舍利也是殊胜因缘之感召。

舍利有许多灵瑞之相,在三国时期有天竺康居沙门康僧会,欲在东吴建业建寺立会塔。有人奏明孙权,孙权即召康僧会问曰:佛何灵验,汝独改形?会曰:如来迁化已过千年,遗骨世间,名曰舍利,在所应现,神耀无方。昔阿育王,统阎浮提,乃起八万四千宝塔,夫塔寺之兴,以表异化也。

孙权以为康僧会夸大其词,就说:若能得舍利,当为造塔。康僧会就以瓶盛水,烧香礼请至第二十天也没看到,在第二十一天五更时分,忽然听到瓶中铿然有声,康僧会自往探视,果然得到舍利,第二天早上便上呈孙权。权观舍利,五色光焰,照耀瓶中,孙权拿起瓶,将舍利倒于铜盘上,舍利倒下,盘即破碎。

孙权大惊,赞曰:稀有奇瑞。康僧会有曰:舍利威神之力,并不只是其光泽和形相,而且火烧不化它,金刚宝杵也捣不碎它。孙权不信,就命力气最大的护卫,将舍利放在铁砧上,用锤击 舍利,结果,砧锤具破而舍利无损。

孙权由此大为叹服,就为康僧会建塔,同时建建初寺,此为江东佛教之始,自此江东佛教大兴。

凡是诚心拜塔的人,或拜舍利或拜纸印画像,一香一花,等同佛陀最后的供养;一瞻一礼,同于灵山的世尊。此时若求福,则福自会随声而来,此时忏悔罪障,则罪障自会消除,于自心中自会种下菩提涅槃的种子。

佛教对礼拜的阐释

达摩祖师: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更新于:2023-07-09 11: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