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五明成就韵雕“一柱擎天”应声而变

  • 2023-06-20 07:35
简介韵雕“一柱擎天”应声而变(只是佛陀五明成就)有位哲人说过:“愚人因惊诧和暂时的不理解而排斥眼前的事实,因而更愚;聪明人因惊诧而洞开一扇崭新的大门,开辟出一片过去..

韵雕“一柱擎天”应声而变(只是佛陀五明成就

有位哲人说过:“愚人因惊诧和暂时的不理解而排斥眼前的事实,因而更愚;聪明人因惊诧而洞开一扇崭新的大门,开辟出一片过去未曾涉入的新天地。”有幸我不是前者,八月二十二日的震惊后,我怀著一颗真诚研习的心,终于又访得了另一个惊世骇俗的圣迹!此时我才明白一个道理,佛书《上师五十颂》的原则实在太珍贵了!

圣迹是这样发生的:仰谔益西诺布云高大法王的韵雕作品“一柱擎天”,于2002年11月完成并封存。在雕塑该作品时,大法王祈请十方诸佛菩萨加被,圣境现前,出现超世间圣境,不可言状。2004年8月18日上午十一点左右,“一柱擎天”被取出拍照。大家将约一丈高的作品抬上特为该作品订做的展示灯箱木底板,以备打灯拍照。此时,却突然发现一件令人懊丧的事,作品的底部安放在灯箱底板上倒是刚好合适,但作品上部有两侧,已超出灯箱底板两英寸,而另两侧又比灯箱底板小很多,无论大家如何将作品调转方向,始终就是有两侧超出灯箱底板的大小,作品根本就装不进灯箱。大法王严厉地责备说:“怎么量的尺寸啊?怎么会把尺寸量错呢?这么贵的灯箱不是彻底浪费了吗?底板再大一点就能把作品装进去了嘛!”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为了拍照,大法王还是让弟子戚朋直在灯箱底板上,贴著作品底部用黑色笔画出了作品的底部形状,以便确定在底板上挖洞的位置,然后从下面打灯照亮作品,才好拍照。六七个出家僧人和几位居士正围著作品看戚朋直画底部线条,此时大法王又说:“唉!这作品再小一点不就装进灯箱了吗?”说罢,大法王发现作品的色泽不够理想,决定再行润色,于是大家将作品抬下了底座。

五小时后,即下午四点过,加补色彩完毕,大家再把作品抬上灯箱底板,准备按戚朋直画的底线放好,此时学佛的僧侣和居士们却无比惊异地发现,作品无论如何都无法与戚朋直画的线吻合,因为作品的形体已经完全变了!原来作品上部超出灯箱的那两侧缩了进去,而原来比灯箱小很多的那两侧又自行扩大出来,再用吊线尺规一量,一丈高的作品全体变化,先前比灯箱宽的两侧已经缩进去四英寸,先前比灯箱窄很多的两侧又长出来两英寸,作品放进灯箱后恰到最佳尺度,灯箱四周刚好各空出一英寸!大家欢喜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戚朋直拿起笔,又贴著变化后的作品底部边缘画下了一条红线。现在,在灯箱底板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2004年8月18日上午十一点,由戚朋直画下的黑线,和五个小时后,下午四点过,他画下的红线。

这实在是世人难以想像的奇迹!“一柱擎天”作品形体坚如顽石,且距作品完成已有一年零九个月,这期间它不曾有过任何变化,怎么偏偏就在大法王责备它太大,说它应该小一点后的五个小时就应声变化了?它还不光是缩小,惊人的是,它是有的放矢,宽了的部分缩进去,窄了的部分长出来,一切的变化都刚好配合了灯箱的大小。当然,变化后的“一柱擎天”依然保持著千变万化的绝妙姿态,形状和细部都未变分毫。

由此可以看到,大法王的佛法证量不是我们凡夫能够用世俗语言来形容的,他老人家就那么随意的一句话,无情的雕塑作品就要应声变化形体!这简直成了孙悟空的金箍棒,想大就大,想小就小了!无情物体也能随心念所转,这是何等伟大的圣迹证量!这只能归功于佛门正法所在!

更新于:2023-06-20 07:3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