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十不求行”是什么意思?

  • 2023-06-19 11:38
简介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无病、无难、无障,可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现实的人生总是充满着波澜,我们希冀着万事圆满,执着于追寻完美的顺境,可这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欲望和贪婪,烦恼和痛苦也于暗处慢慢滋生,于生活,徒增烦恼,于修行,难得解脱。

妙叶禅师《宝王三昧论》云:今依佛经立十种大碍之行,名十不求行,下十段每段第一句标起,第二句反明病根,第三句详列病症,第四句出正义,第五句显力用。十不求行虽是佛门修行要诀,但也不仅仅有利于修行,而是有利于一切众生。

1.念身不求无病

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修行之人,不要奢求自己的身体永远都健健康康,永远无病无痛。无病则不知身是苦,不知身苦而贪欲生,贪欲一生,便会破戒退道。

人之肉体凡身,总难脱因缘业障,病由业生,业由心造,身体有病,便更能感悟病苦,体悟道心。身体无病,自然最好不过,身体有病,也不要愤怒懊恼,而要以病苦为良药,发清净心,以远离诸病。

2.处世不求无难

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在为人处世上,不要怕困难。不管是行事还是与人打交道,如果一直一帆风顺,毫无波澜,既没有经历过巅峰的喜悦,也没能品尝过低谷的酸涩,这样的人生岂不是宛如一潭死水,又怎么称得上是人生?况且,不经历磨难,人易生骄慢自高之心,这于修行也全无益处。

3.究心不求无障

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障既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要谨慎的探讨、审视自己的心,不要追求修行之路上全无障碍。修行不可急于求成,一步登天,如果不曾直面障碍,不曾学习如何解决障碍,便无法找到障碍的来源和根基,则更难得到解脱。

4.立行不求无魔

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扰。以群魔为法侣。

修行不要怕魔难,修行无魔难,会影响我们上进的发心,只有经过魔难的考验,才能使发心坚固,使誓愿坚定。

5.谋事不求易成

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想办成一件好事,就不要总想着此事轻而易举便能完成,成事太轻易,会让人产生狂妄与轻慢的心理,此后办事,也会贪图轻易,而钻投机取巧的空子。

6.交情不求益我

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在朋友的交往上,不要总希望朋友能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朋友是用来交的,而不是拿来用的,如果总希望在交往中获得益处,那么这段友谊也意味着不再是单纯的情谊,这样不纯净的交往势必会放大朋友之间的嫌隙,分别也即将来临。

7.于人不求顺适

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不要总想让其他人都顺从、服从于你,被人顺从易生自矜之心,自矜会让人陷入我执的漩涡。

8.施德不求望报

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

帮助别人不要贪图回报,希望回报的布施其实来源于欲念,本质上是贪图一些别的东西,而追求这些虚妄的东西,反而会造成我们德行的损失。

9.见利不求沾分

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见到有利可图的事情不要总想着赶紧从中获取一份,想要沾一分利益就会产生一分痴心,产生痴心就会贪财,富贵不是沾来的,更不是贪来的,因为利益引诱而产生贪图之心容易害人害己,有利不要妄求,疏利布施才会对修行有所益处。

10.被抑不求申明

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心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

有的时候,受到一些小的误解不要执着去申明,执着会引争执,争执会生怨恨,心生怨恨,就会损害我们修行的善法功德,我们可以将受到的误解和压力转变为修行的道力,提高心境,助益修行。

明蕅益大师十大碍行跋云:佛祖圣贤未有不以逆境为大炉鞴者。佛四圣谛,苦谛居初。又称八苦为八师。苟稍存喜顺恶逆之情,终与夏草同腐而已,安能如松柏之亭亭霜雪间哉。

美玉不琢不成器,顽金不煅不致情,钟不击不鸣,刀不磨不利。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欲为圣贤佛祖,必受恶骂如饮甘露,遇横逆如获至宝,方名素患难,行乎患难。方可于秽土净土因。方如莲出污泥,超登不退。

更新于:2023-06-19 11:3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