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帝玛法师:慈爱禅修的方法_慈爱禅修的功德

  • 2024-08-18 13:35
简介通常,人生气的时候,都无法当下觉知自己在生气,往往过了一阵子之后,气消了,这时才会察觉(事后忆知)自己生气了,然后感到羞愧,瞋恨心才慢慢消失。很多人都知道生气不..

通常,人生气的时候,都无法当下觉知自己在生气,往往过了一阵子之后,气消了,这时才会察觉(事后忆知)自己生气了,然后感到羞愧,瞋恨心才慢慢消失。很多人都知道生气不好,也想不生气,可是由于失去当下的觉照力,因此,往往都是事后才后悔,可是很多事情却可能因此而无法弥补,遗憾终身。

慈爱禅修的目的,是要发展觉照力,将个人内心的瞋恨、怨怼、嫉妒等的恶心去除。所以,修学「慈心禅」的人要觉知自己身心:当瞋恚、怨恨心生起时,要觉察它们是怎么来的,也就是生起时,要当下觉知自己身心起了这些意念及意念如何生起的。同样的,当瞋恚、怨恨心消失时,也要觉察它们是怎么去的;也就是灭除时,要当下觉知自己身心灭除了这些意念及如何灭除它们的。

在觉察过程中,有两件事要注意:

一、不要将「我」放入事件或情境中,不要去想「我」在生气,不要将「我」挂在里面;也不要把这个生气事件当作是「我的」而感到自责或气馁,只要单纯地觉知「喔!瞋心生起了」或「喔!瞋心灭除了」,及这个瞋心如何生起及灭除,也就是当瞋心生起或灭除时,要当下觉知自己身心生起或灭除了这些意念,及如何生起或灭除它们。

二、初学者由于觉知力还不够深入,无法洞见真相(无常、苦、无我)而放下瞋念,因此在觉知瞋心来去,及其因缘过程之后,接着可以这样如理思惟:「这些瞋恚或怨恨是不好的心,不会让别人对我产生好印象,这些意念跟着我不们无法带给自己快乐,还会伤害别人,所以要把瞋恨的人事物放下,把瞋恨心放下。」这样提醒思维,让心平静下来。同样的,所有情境中都要这样去观察,反复练习,去除瞋恚及怨恨心。

「慈爱禅修」是对治瞋恚及怨恨心的好方法,练习当中你会慢慢体会到慈悲、仁爱的好处,会用包容心、同情心去看待人事情境,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爱心扩展出去。在《清净道论》中也介绍了慈悲喜舍心的禅修法,另外,经典中也记载了练习慈爱禅修,可以达到初果须陀洹的境界。

有一次佛陀在卫舍利指导禅修,众多比丘接受佛陀指导后,到森林中坐在树下修习。林中的草树精灵得知他们要修满三个月后才离开,就用尽各种方法日夜不停的干扰,想吓走他们。比丘们不堪其扰,回去禀报佛陀,希望另觅他处,好专心禅修。但是佛陀鼓励他们不要逃避外在人事逆境,教导他们要更努力断恶修善,发展自己的德行,并且练习对十方一切众生散发慈爱的意念,努力培养慈爱心,这样自然能消除别人对我们的敌意和障碍。佛陀吩咐他们沿路练习散发慈爱的意念回到原处。比丘们依教奉行,当他们回到森林时,整个僧团弥漫着慈爱吉祥的光辉,树灵们体会到比丘们的真诚慈爱,深受感动,随即消除敌意,发愿拥护,比丘们也因此得以专精禅修,在结夏圆满时,都证得了阿罗汉果。

佛陀在《慈爱功德经(增支部11集第16经)》及其他经典中提到,经常散发慈爱,修学慈心解脱的禅修者,可以获得十一种功德(功效、利益):

(1) 睡得安稳:因为慈心柔软凡事包容无怨恨,因此不会辗转反侧、寝食难安。

(2) 醒后舒畅:此项随前项而有。

(3) 杜绝恶梦:不害众生、心无怨敌,故夜无恶梦。

(4) 为人所喜:爱人者,人恒爱之。例如一个人成绩很好的人,但不懂得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是没有人会喜欢他的。如果一个成绩不怎么好的人,此人成绩虽不怎么好,但是他很善良,懂得关心和帮助他人,人人都喜欢他,想和他做朋友。

(5) 为非人所喜:同前爱人者,人恒爱之;爱非人者,非人亦恒爱之。

(6) 神祇保佑:所谓上天疼好人。别说上天,人尚且如此,何况上天?

(7) 不受火、毒、武器所害:不玩火、撩火,就不会为火所伤;不激怒别人,别人自然不会用毒药、武器伤害你,所谓「虎无伤人意,人有害虎心。」就是这个道理。

(8) 心念易于入定:念念施助于人故无贪,念念慈心待人故无瞋,无贪、无瞋故生时易入初禅(离生喜乐定),死后往生梵天。

(9) 面容安详:相由心生故。

(10) 临终不乱:无怨无恨当然了无遗憾、不慌不乱的走;看过那些到死还不肯原谅旁人的就知道了。

(11) 如未证涅槃,则往生梵天:以慈心及禅定力故,如前8所述。

更新于:1个月前

评论问答

    全部评论
Top